上海知识产权检察白皮书今发布,涉高新技术领域案件显著增多

今日,上海市检察院发布《上海知识产权检察白皮书(2023)》。白皮书显示,2023年全市检察机关受理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1369件2810人。在各类案件中,侵犯商标权类案件数量仍占据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首位,总占比高达88%。与此同时,侵犯著作权罪数量出现快速增长的态势,总占比增至9.4%。

侵犯著作权、商业秘密等新类型案件高发

白皮书显示,2023年全市检察机关受理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1369件2810人。其中,受理审查逮捕案件425件738人,案件数及人数分别同比上升144.3%、123.0%;受理审查起诉案件944件2072人,案件数及人数分别同比上升53.2%、49.9%。

2023年,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结构发生重要变化。侵犯商标权类案件数量虽仍然占据刑事案件首位,但占有所下降。侵犯著作权类案件“量比齐升”,占刑事案件比例从2022年的5.3%增至9.4%。其中,侵犯著作权罪105件261人,案件数较2022年增长1.8倍;销售侵权复制品罪24件46人,案件数较2022年增长5倍。此外,侵犯商业秘密类案件增加,在刑事案件占比为1.8%。

犯罪结构变化原因,一方面是由于新经济、高科技日益发展,侵犯著作权、商业秘密等新类型案件高发;另一方面是因为司法机关专业性案件查办能力提升,服务科创中心建设与文化繁荣创新成效逐渐显现。

涉高新技术领域案件显著增多

白皮书显示,2023年,上海涉知识产权犯罪案件与生产力发展存在显著相关性。

从案件数量上看,近年来知识产权案件的增长态势,与产业经济、高新科技发展密不可分。科技产业优势地区的案件数量位居全市前列。从案件特征来看,涉及人工智能、高端制造、数字版权、恶意诉讼等领域案件增多,著作权、商业秘密领域案件占比持续上升,专利权领域监督案件开始出现。

目前,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网络化、链条化、交织化特征明显,犯罪涉案金额高。犯罪手段网络化不仅表现为借助网络手段实现经营销售,越来越多的犯罪行为基本发生于网络空间,针对数字化商业秘密、著作权等实施侵权。犯罪行为以共同犯罪为主要形式,链条化、规模化、产业化趋势明显,内部分工复杂细致,增加了全链条惩治难度。罪名交织竞合案件增多,犯罪分子的侵权行为往往同时指向权利人的知识产权及网络安全、数据安全。多数案件涉案总金额达到数额巨大标准,亿元以上案件增多。

公益诉讼取得良好效果

2023年,全市检察机关共受理知识产权民事、行政监督案件30件,案件数同比上升约172.7%。知识产权领域公益诉讼稳步拓展。

2023年,检察机关共受理知识产权检察公益诉讼线索18件。其中,由检察机关在办案中发现的有13件,由新闻媒体、社会舆论等反映的有2件,由自然人、法人和非法人组织向检察机关控告的有3件。公益诉讼案件诉前阶段落实整改成效良好。

审结的民事公益诉讼案件中,有3件在诉前阶段审结,有5件在审查起诉阶段审结。在刑事案件衍生的公益诉讼案件中,多采取达成磋商协议的形式要求犯罪嫌疑人消除危险、公开赔礼道歉或采取其他补救措施。审结的行政公益诉讼案件中,有2件在诉前阶段以磋商的形式审结,有4件在审查起诉阶段以制发检察建议的形式审结。

上述案件中行政机关均全面采取整改措施依法履行职责,社会公共利益得到有效保护。

来源:周到上海       作者:张益维